總書記囑托催奮進 太行山村舊貌換新顏
2016-04-26 08:37:00 來源:長城網
顧家臺村新民居 (長城網 趙曉慧/攝)
長城網4月25日訊(記者 張天虎 趙曉慧 寧曉雪 李全)出阜平縣城向西40多公里,已進入太行山深處。4月25日下午,治國理政河北新實踐——全國網絡媒體“走轉改”采訪團一行深入駱駝灣村、顧家臺村實地采訪。
眼下正值農忙時節,當地百姓開始拾掇田地準備農耕,年輕人選擇外出打工,年長者則選擇在當地發展致富產業,貧困山區正發生著可喜變化。
這一變化,源于2013年元旦前夕,習近平總書記的到訪。
2012年12月30日,習近平總書記冒著嚴寒,來到地處太行山深處的全國扶貧開發重點縣河北省阜平縣駱駝灣村、顧家臺村,看望困難群眾,與當地干部群眾一起共商脫貧致富大計。
“小康不小康,關鍵看老鄉”。通俗的一句話,點破了問題要害——農村尤其是貧困地區脫貧致富,依然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最大短板。
據了解,這次考察是習近平總書記親自提出的,目的是了解中國最貧困地方和群眾的真實情況,思考經濟社會發展的“短板”,共商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大計。
總書記強調,不管路多遠、條件多艱苦,都要服從于此行的目的,最終把目的地選在了阜平縣農民人均純收入不到1000元的兩個村。
唐榮斌接受媒體記者采訪(長城網 趙曉慧/攝)
“只要有信心,黃土邊成金”,在駱駝灣村口處,總書記當年提出的殷切期望被制作成醒目標語,印刻在水泥墻上,時刻鼓舞著當地干部群眾脫貧致富奔小康。
得知記者一行前來,駱駝灣村72歲的唐榮斌和老伴幾天前便把院子清掃干凈。當年,和總書記熱炕頭上聊家常的場景,唐榮斌仍記憶猶新,正因這次難忘的會面,也讓唐榮斌成為媒體眼中的“紅人”。
“糧食夠不夠吃,過冬的棉被有沒有,取暖的煤炭夠不夠,小孩上學遠不遠,看病方便不方便。”唐榮斌回憶說,當時總書記問地十分仔細,拳拳愛民之情溢于言表。
如今,記者看到,村民唐榮斌家土坯磚房翻修一新,還新建了廚房、門頭和帶洗浴的衛生間。翻修材料取之于本土,原汁原味地保留了當地特色。“這在過去想都不敢想,我們真是托共產黨的福!”唐榮斌激動地說。
如今,唐榮斌老兩口享受著低保,每月還可以領到養老金,再加上在村敬老院打點零工,老兩口的生活基本無憂。
因病致貧、因病返貧,是脫貧致富路上的一大癥結。鑒于此,阜平縣財政每年拿出1800萬元補償基金,建立了農村大病患者及特殊慢性病患者再次補償機制,對參合農民的醫療費用,在新農合基本報免和大病保險補償的基礎上,再次進行報銷。
今年正月,唐榮斌因腦血栓在縣城住院一周,前后花費4000多元,經新農合報銷2800多元,個人僅需擔負1200多元的費用,極大的減輕了百姓就醫負擔。
編輯:劉格非
關鍵詞:總書記;走轉改;唐榮斌;網絡媒體;手工業經濟;香菇;大棚;短板;增收;紅人
河北省保定市阜平縣作為國家級貧困縣,貧困范圍廣,程度深,發展基礎弱,扶貧攻堅任務艱巨而繁重。2012年12月習近平總書記曾來到阜平,慰問困難群眾,考察扶貧開發工作,為貧困老區脫貧致富、建成小康指明了方向,堅定了信心。
2016-04-26 08:00:39
4月24日,習近平總書記來到大別山片區扶貧攻堅重點縣安徽省金寨縣,同當地干部群眾共商脫貧攻堅大計。總書記強調,打好扶貧攻堅戰,要采取穩定脫貧措施,建立長效扶貧機制,把扶貧工作鍥而不舍抓下去。
2016-04-25 22:47:00
4月24日上午11時30分許,習近平總書記的身影出現在安徽省六安市金寨縣的紅軍廣場。踏著青石條壘砌的臺階,習近平走進村民陳澤平家兩間簡陋的房子仔細察看,詢問家里的情況。
2016-04-25 15:04:00
參與討論
我想說
央廣網官方微信
手機央廣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