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護士”,很多人都會想到年輕的姑娘。但在北京同仁醫院,有一位76歲的奶奶依然站在護士臺前工作,她就是眼科會診中心的袁曉鳳。
從事護士工作55年
護士奶奶溫暖又專業
76歲的袁曉鳳每天早上不到七點半就準時出現在眼科會診中心的分診臺,給每一位前來問詢的患者耐心解答。從19歲算起,她在同仁醫院已經做了55年的護士工作。
1963年,袁曉鳳從當時的通州衛生學校也就是現在的北京衛生學校畢業,進入北京同仁醫院,從基礎護理做起,給病人洗頭、擦澡、端屎端尿。工作8年后,袁曉鳳成長為一名成熟、優秀的眼科護士,并被提拔為同仁醫院眼科的護士長。
記者:干了一輩子的護士工作,操勞一輩子,真沒有想到您這么年輕這么活潑。
袁曉鳳:心態很重要,首先我本身要有正能量,我要給別人帶來正能量,我有一種很知足的感覺。
發現大夫開錯單子
不管多大的主任都敢找
袁曉鳳表示,外界很多人對護士的認識停留在一個粗淺的層面,實際上,病人三分治七分養,這個“養”包含著護士的努力。而且,一個優秀的護士,應該能應對門診現場的各種情況并做出準確判斷。
袁曉鳳:護士是一門科學,大夫所有實施的東西都要通過我們護士去完成的,我們不是說只管打針發藥,我們要懂得這個病是什么病,從診斷到治療,我們都要很熟悉的,我們也經常給大夫堵漏洞。
記者:什么叫護士給大夫堵漏洞?
袁曉鳳:他們工作很忙,他們有時候開藥開錯了,開錯左右眼了,我們護士在執行操作的時候,要審病歷。
記者:您要找出錯了,比如左右眼寫倒了,醫生的臉掛得住嗎?
袁曉鳳:很正常,我們可以跟大夫說,拿著這個病歷找主任或者找大夫,不管多大的主任我們都敢找。
記者:他會感謝您嗎?
袁曉鳳:感謝,沒有忌諱,他認為堵住了一個漏洞,這個對病人對工作,都是有好處的。
“火眼金睛”能識別號販子
可決定是否給病人加號
在眼科工作了55年,袁曉鳳對于所有的眼病都非常熟悉。同仁醫院的眼科被分成12個亞科,眼科的專家有上百位,袁曉鳳通過病人簡單的描述,再看看以前的就診記錄,就能給患者推薦最合適的專家去就診。遇到號販子,袁曉鳳總能一眼看出,眼科的醫生護士都夸她是“火眼金睛”。
作為眼科診療技術排名全國第一的三甲醫院,同仁醫院每天都要面對來自全國各地絡繹不絕的患者,有不少患者病情危急,但一時半會兒又掛不上號;也有病人想各種辦法急于就診,這個時候,護士長手中就有了一項很大的權力,可以根據病人的情況直接加號。
記者:您手里的權力挺大,還能決定誰加號誰不加號,加號意味著什么?
袁曉鳳:肯定要從病人的利益出發的,有一些病人像我說的,單眼的或者青光眼的急性期,眼壓很高的或是脈黑瘤,這種惡性腫瘤的病人,我們只要是允許的情況下,專家在我們肯定都加號,這沒什么可商量的。
記者:您這個角色有點一夫當關萬夫莫開,比如您的親戚朋友來托您掛這個號,來了一個危重的,您覺得他理應就往前提的,那您怎么處理?
袁曉鳳:一般情況下,我們都是不往前提的,掛上個號就很照顧了,就得等一等。
退休后返聘
陪醫生看完所有患者才下班
2000年,57歲的袁曉鳳準備退休,但同仁醫院不舍得她離開,剛好當時同仁醫院眼科會診中心成立,袁曉鳳直接返聘到眼科會診中心的分診臺,繼續她從事了大半輩子的護理工作。每周工作5天,每天7點半之前到醫院,陪醫生看完所有患者才下班。
采訪的這天,已經是下午了,等待就診的患者依然擠滿了分診大廳,這種狀況日復一日,沒有例外。
記者:您看今天下午,這一屋子人,都是魏主任下午要看完的?
袁曉鳳:對。
記者:能不能看完?
袁曉鳳:能,不存在什么叫能不能,就得能。
記者:那得看到幾點?您要陪到幾點?
袁曉鳳:看到幾點都得看完,我一直陪到完。
80歲丈夫也出門診
醫護夫妻年齡加起來156歲
在同仁醫院,袁曉鳳還找到了自己的終身伴侶——外科醫生崔志剛。崔志剛和袁曉鳳都是在1963年被分配到同仁醫院工作的。崔志剛從北京大學醫學部畢業,后來成長為外科的大專家。
現在,80歲的崔志剛每周來醫院出兩次門診,趕上門診病人不太多的時候,崔志剛會到眼科會診中心的分診臺前看看老伴兒,人們把這兩位老人稱為同仁醫院醫護“夫妻檔”。對于這位獲得過全國勞模榮譽的妻子,崔志剛真心佩服。
崔志剛:她工作能力確實不錯,全院有名的。
記者:特自豪吧。
崔志剛:我佩服,我得向她學習,從我們來講也是,一切從病人出發。
2017年10月,這對醫護夫妻慶祝了“金婚”。有時候袁曉鳳和老伴兒聊天,也會談談退休的事兒,“你都80歲了,打算什么時候退休?”崔志剛說:“你要上班,我就陪著你。”
本文來源: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央視新聞
老年之聲轉載編輯:李沛//責編:白晨//監制:曹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