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祁連縣深入實施“人才強縣”戰略,通過“柔性引才”有效滿足教育等重點行業領域人才“剛性需求”,持續優化人才隊伍結構,助力縣域教育事業高質量發展。
“引”字為先,系緊需求紐帶,在引才中“擴流量”。祁連縣作為傳統牧業縣,面臨著地廣人稀、教育資源基礎相對薄弱的實際困難,優化教育人才隊伍結構、提升各學科高水平人才“覆蓋率”迫在眉睫。為適應教育事業發展需求,祁連縣在省、州委人才辦統籌規劃下,以2025年度“校園引才”為抓手開展教育人才招引工作。引才前結合教學需求深入謀劃,確定招引方向;引才中根據應聘人才特點動態調整用人單位學科發展規劃,不斷提升人才“流量”;創新建立“即來即議”“一才一議”個性化服務模式,構筑起“引鳳入巢”橋梁,確保人才“流量”向“儲量”高效轉化;充分發揮現有人才隊伍“以才引才”作用,充分人才資源“朋友圈”,在開展人才招引活動時同步建立起教育領域專項域外人才庫,變單次招引為“時時跟進”,有效擴大了人才招引來源。
“實”字為要,堅持嚴把入口,在服務中“提質量”。祁連地處高原牧區,生活習慣、家庭環境、教育理念、生源水平的巨大差異始終影響著教育人才在祁工作實踐。以往引進的部分教育人才“留不住”、留下以后發揮不出應有作用的問題制約著祁連教育事業的發展。如何讓引進的教育人才資源有效克服“水土不服”,在葆有足夠發展潛力的基礎上能充分發揮“即戰力”,祁連縣堅持強化人才招引謀劃,縣委組織部會同人社、教育等行業主管部門深入調研縣域內教師隊伍特點、分析專業能力需求,結合現有人才資源“短板”和行業發展規劃研提人才招引標準。細化人才留用服務,生活上逐項切實解決人才“房子”“孩子”“圈子”等現實問題,事業上聚焦鋪平人才發展路徑,從教學實踐、課題研究等方面入手為來祁教育人才提供“真金白銀”的政策支持,幫助其安心工作、順利成長。優化人才招引形式,在開展“校園引才”過程中充分聽取用人單位意見,組織用人單位主要領導、學科建設帶頭人與應聘人才面對面交流,在完成“初篩”的同時主動磨平雙方“顆粒度”,有效促進了人才與學校的精準對接。亮化人才招引程序,嚴格落實《青海省校園引才辦法(試行)》《青海省事業單位工作人員公開招聘辦法》等有關規定,公開透明組織考核測評、體檢考察、公示等程序,同時外請海北州人事教育考試中心專家參與面試環節,科學評估擬引進人才專業技能水平,確保引進人才整體質效。
“用”字為本,著眼聚沙成塔,在工作中“補能量”。為使引進人才科學釋放發展“潛能”,有序完成從高學歷人才向高水平教師的“身份”轉變,搭建起結構合理、能力過硬、傳承有序的本土教育人才隊伍,祁連縣加強精準用才,立足引進人才的專業技能和學科特點“揚長避短”科學安排崗位、精準匹配職能,助力引進人才充分發揮專業技能和教學理念優勢,保障人才隊伍“落地生根、化木成林”。加強科學評才,著眼用好考核“指揮棒”,不斷完善人才隊伍考核評價體系,破除論資排輩、平衡照顧觀念,樹立起能者上、平者讓、庸者下的用才導向,不斷激發引進人才工作熱情。加強實踐育才,突出一線錘煉,在招引人才完成日常教學任務的基礎上推動其積極參與教育課題研究、赴牧區一線“送教上門”等急難險重任務,讓人才隊伍扎硬寨、打硬仗、練硬功,著力培養有理想、肯吃苦、敢擔當、肯奮斗的教育人才隊伍。(拉欠吉)

關注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