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拍攝制作:汪曉青
央廣網西寧1月21日消息(記者汪曉青)“青海省綠色算力聚勢賦能,依托綠電豐沛、氣候冷涼干燥潔凈等資源優勢,創新打造綠色算電產業協同發展新賽道,成為全國首個綠色算電協同試點省。”近日,正值青海兩會時刻,在青海省第十四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三次會議《政府工作報告》中,有關綠色算電的話題成為熱點。
綠算產業“開門紅”
回看2024年,可以說是青海綠色算力產業發展的開局之年。行至一年,這條發展賽道上,青海已然走出了一番成績。
2024年,青海省在北京、南京、深圳舉辦綠色算力產業發展推介會,與阿里、百度、京東、金山、360、科大訊飛等頭部企業簽訂戰略合作協議,國家電網青海電力公司建成全國首個清潔能源和綠色算力調度中心,國家超算無錫中心青海大學分中心、中國聯通·阿里云萬卡綠色算力、中國電信·金山智算中心等一大批項目點亮運行,中國移動、國家電投聯建的全球首個“自發自儲自用自保”綠色微電網萬卡算力中心示范項目啟動,已建在建標準機架9.3萬個、實現翻倍增長,智算超算規模從年初的400P增加到8400P。
高原綠能釋放潛力
“人工智能是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重要驅動力量,發展人工智能的關鍵是算力、支撐是能源、未來是清潔能源,青海最大的優勢就是豐沛的清潔能源。”青海省數據局副局長陳衛軍說。
青海省聯疆絡藏、承東啟西、接南通北、通甘達川,是國家安全的戰略要地和資源接續儲備地,水豐、光富、風好、地廣,是發展綠色算力的天然良港。
位于青海省海南州塔拉灘的光伏產業園(央廣網記者 汪曉青 攝)
記者了解到,青海清潔能源裝機規模龐大,截至2024年,青海清潔能源裝機突破了5100萬千瓦,占總裝機的93%,新能源裝機突破3800萬千瓦,占總裝機的69%,占比均居全國首位。目前已經建成了全國首條綠電大通道,向15個省份外送綠電202億千瓦時,助力減排二氧化碳1600萬噸以上,為全國能源供應和碳減排目標的實現提供了有力支持。青海綠電點亮了北京大興機場、杭州亞運會比賽場館等,為國家重大活動和基礎設施提供了清潔、可靠的能源保障,提升了這些項目的綠色屬性和社會影響力。
此外,青海連續多年開展全清潔供電實踐,連續六年開展“綠電7日”“綠電9日”“綠電15日”“綠電三江源”等活動,不斷刷新并保持著全清潔能源供電世界紀錄,為全國能源轉型發展提供了寶貴的實踐經驗和示范引領。依托綠電優勢,吸引了中復神鷹碳纖維西寧有限公司、亞洲硅業(青海)股份有限公司等一批戰略性新興產業在青海落戶,推動了相關產業的發展與升級,助力我國在航空航天、新能源裝備等高端制造業領域的發展,減少了對國外高端材料和技術的依賴。
風力發電機組矗立在高原戈壁(央廣網記者 汪曉青 攝)
綠電與綠算“雙向奔赴”
在此基礎上,青海以綠電賦能新質生產力,推動綠色電力向綠色算力轉化,積極推進清潔能源和數字經濟融合發展,聚力打造綠色算電協同發展,推動高原資源能源優勢轉化為高質量發展新動能。
走進位于青海省西寧市的青海省清潔能源和綠色算力調度中心,控制大廳的電子屏幕上跳動著密密麻麻的數字,風電、光電、水電等清潔能源發電量及算力調度中心用能情況躍然眼前。
青海省清潔能源和綠色算力調度中心(央廣網記者 汪曉青 攝)
據了解,青海省清潔能源和綠色算力調度中心依托青海省智慧雙碳大數據中心升級打造,為政府和算力、發電等企業提供電網安全監控、清潔能源集中監控新能源功率預測、綠電價值傳導、能碳雙控監測、綠色算力資源監測、電力算力調度、電力算力融合分析等服務。
據青海綠能數據有限公司副總經理王蔚青介紹,調度中心已建成全國首套省級光伏扶貧運營管理系統和全國首家省級扶貧光伏大數據中心,實現省內42座幫扶電站接入,實現電站智能化、專業化運維管理和扶貧收益資金全過程管控。
目前,調度中心已建成“電力+電信”智慧城市平臺,可實現對城市教育、醫療、文化、商業、住房等資源合理化配置的“15分鐘生活圈”的智能分析,為市政規劃提供輔助決策支撐。
中國電信(國家)數字青海綠色大數據中心(央廣網記者 汪曉青 攝)
走進中國電信(國家)數字青海綠色大數據中心,機房里一排排機柜鱗次櫛比,大量數據信息在這里傳遞、計算和存儲。
“數據中心規劃建設9000架標準機柜,為各地客戶提供托管、互聯網接入等云網服務。”中國電信股份有限公司青海分公司云中臺副總經理陳晨說。
據悉,該數據中心自運行以來,自建分布式光伏+電化學儲能的綠電供應系統,采用間接蒸發冷、液冷等先進冷卻技術,結合青海冷涼氣候,可實現全年314天不開啟空調,實現100%可溯源綠電供應,制冷用電比中國平均水平低40%左右。
近年來,生成式人工智能技術的快速發展推動大模型等人工智能應用迅速崛起,智能算力需求呈爆發式增長。憑借著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和資源優勢,一座座大數據中心和算力中心在青海拔地而起,推動清潔能源和綠色算力融合創新發展,加快融入“東數西算”的國家布局。
電力人員在數據中心做保障工作(央廣網記者 汪曉青 攝)
綠色“新”力量 噴薄而出
在青海兩會的政府工作報告中,促進綠色算電協同發展也被寫進了2025年的發展藍圖。
在未來,青海將全力推進綠色算電協同一體化示范,高質高效建設西寧綠電智算融合示范園、柴達木綠色微電網算力中心示范項目、海東零碳算力產業園,加快萬卡算力集群、天文綠色算力中心、高速傳輸通道等項目建設,實現標準機架和算力規模“雙翻番”、網絡升級“聯算成網”。
青海省清潔能源和綠色算力調度中心(央廣網記者 汪曉青 攝)
同時,青海將深化“人工智能+”“數據要素×”行動,建立聯網調度、普惠易用、綠色安全的全省一體化綠色算力資源公共服務平臺,全面提升“數據援青”能級,豐富拓展智算、超算、大模型、數據標注中心、中試場等業態,提高綠色算力資源利用率,打造高價值、可復制、能推廣的綠色算電協同示范場景和應用,著力培育全產業鏈生態圈,推動綠色算電“雙向奔赴”、實體經濟和數字經濟深度融合,乘“數”而上、駕“云”前行,邁進更加美好的“數字未來”。
展望未來,產業向綠而行、向新而進、向數而融,具有青海特色和優勢的綠算產業已步入快車道 。
關注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