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上海1月19日消息(記者郭振丹)大寒將至,氣溫漸降。在冬季,除了流感、支原體肺炎等呼吸道傳染病需注意外,還有一個被稱為“不定時炸彈”的疾病——顱內動脈瘤也應受到關注。

上海藍十字腦科醫院(同濟大學附屬腦科醫院籌)學術副院長席剛明教授介紹,因天氣驟然變冷,血管收縮引起血壓突然升高,顱內動脈瘤破裂的幾率增大,常會危及生命或留下嚴重后遺癥。動脈瘤破裂的直接結果是蛛網膜下腔出血,臨床表現為突發的劇烈頭部或頸項部疼痛、惡心嘔吐等,其死亡率、病殘率極高。一旦破裂出血,超過三分之一的人存在生命危險,剩下三分之二的人中約40%可能損害神經、認知、記憶等功能。

“很多人覺得顱內動脈瘤離自己很遠,其實它很常見。大約每50個人中就有一個人患有未破裂的顱內動脈瘤,很多人甚至都不知道自己患有顱內動脈瘤!毕瘎偯鹘淌诮榻B,大多數小動脈瘤破裂風險較低,并不嚴重,它們通常不會引起明顯癥狀。但如果動脈瘤較大,喝酒、吸煙、情緒激動、勞累、用力排便等因素都可能誘發破裂。

更多的情況下,破裂出血是在沒有明顯誘因時忽然發生的!昂芏鄷r候,無癥狀的顱內動脈瘤是在其他疾病的檢查過程中發現的。顱內動脈瘤形成過程隱匿,在很小或者沒有破裂的時候可能沒有任何癥狀,但一旦破裂將會危及生命!毕瘎偯髡f道。

席剛明教授指出,顱內動脈瘤有三類高危群體。首先是一級親屬中有2名或2名以上患有顱內動脈瘤破裂的人群,其發生顱內動脈瘤破裂的風險高達20%。即使一級親屬中只有1名相關患者,其終身發生動脈瘤破裂的概率也達3%至4%;

其次是長期吸煙且有高血壓病史,同時年齡大于35歲的人群,終身發生顱內動脈瘤破裂的概率接近7%;

第三是患有多囊肝、多囊腎或相關結締組織疾病的患者,發生顱內動脈瘤破裂的概率也達到10%,且這類患者動脈瘤破裂發生的年齡更小。

席剛明教授建議,此類高風險人群應當密切關注血壓情況,如果血壓異常要及時就診。如果有條件,40歲以上人群每隔3年至5年進行一次頭顱磁共振血管造影(MRA)、CT血管造影(CTA)篩查,必要時進行全腦血管造影(DSA)檢查,尤其是有動脈瘤家族史、高血壓、動脈硬化的中老年人應積極篩查檢查,早發現早干預。

在生活方面,席剛明表示,高風險人群冬天不宜鍛煉太頻繁、太強烈!疤貏e是最近氣溫低,室內外溫差大,一冷一熱血管收縮,血壓調節功能變差。另外也要避免突然發力搬運重物,用力排便。同時建議有動脈瘤的患者及早戒煙并盡可能遠離吸煙環境!

編輯:鄭曉蔚
更多精彩資訊請在應用市場下載“央廣網”客戶端。歡迎提供新聞線索,24小時報料熱線400-800-0088;消費者也可通過央廣網“啄木鳥消費者投訴平臺”線上投訴。版權聲明:本文章版權歸屬央廣網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轉載請聯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創的行為我們將追究責任。
長按二維碼
關注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