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浦東開發開放迎來35周年。
35年來,浦東以承擔國家戰略為使命、以開放為引領、以改革為動力,經濟總量超常規增長、發展質量跨越式提升、城市功能不斷完善、社會事業快速發展、開放體系逐漸形成、區域治理能力不斷增強。
黃浦江水在浦東奔流,金融之水也在浦東環繞。上海農商銀行作為本地法人金融機構,始終與浦東這片熱土的發展同頻共振,以“探路者”的擔當和“耕耘者”的姿態,將金融活水源源不斷地匯入浦東開發開放的歷史進程中。
潮起:支持基礎建設
從阡陌農田到高樓林立,在35年的開發開放浪潮中,浦東以驚人的速度完成了道路、通信、水、電、煤、燃氣等基礎設施工程,從以農業為主的區域變化成功能集聚、要素齊全、設施先進的現代化新城。
這一“浦東奇跡”的背后,有如上海農商銀行這樣的金融機構一份功勞,他們為新區市政工程建設和基礎設施改造提供了大量資金支持。
35年來,上海農商銀行全方位參與浦東的市政建設,推動經濟發展。上海農商銀行參與張家浜改造、民生路拓寬工程、“金色中環”建設、高東鎮動遷基地建設、軌道11號線前期項目建設等,支持孫橋現代農業開發區、世博園區場外市政配套上南路拓建工程、浦東機場高速污水總管項目、迪士尼項目、商用飛機研發中心土地儲備前期開發項目……
聚焦臨港新片區建設,上海農商銀行更是不遺余力:為東方海洋主題休閑度假村項目牽頭成立銀團貸款,支持上海臨港主城區標志性城市綜合體港城廣場建設,為洋山貿易便利化集成營運基地項目提供授信……
如今,新的號角已經吹響。服務國家戰略和上海長遠發展的超級工程——東方樞紐已在浦東開啟。項目建成后將形成集國家鐵路、市域鐵路、城市軌道交通及機場捷運等交通功能于一體的大型綜合交通樞紐。在這背后,上海農商銀行也在積極助力,在多個工程領域提供及時到位的金融支持。
破浪:賦能科技引領
蛻變成現代化新城的同時,浦東開始向更高的目標破浪前行——面向世界科技前沿、承載國家重大戰略,全力做強打造自主創新新高地。
把聚焦點放到浦東張江,高科技企業聚集地,可以發現這片土地上始終陪伴科創企業成長的上海農商銀行張江科技支行。
2012年,上海農商銀行成立上海市首家科技金融專營支行——張江科技支行。秉承“科創更前、科技更全、科研更先”的理念,張江科技支行立足張江、輻射全市,積極對接長三角和海內外,聚焦集成電路、生物醫藥(含醫療器械)、人工智能、高端裝備、新能源新材料等戰略新興行業。
為打造一支科技金融服務專業團隊,與普通支行的“人員標配”相比,張江科技支行專業人才比重更高。從2019年開始,支行從不到40人增加到110多人,其中近三成是物理、化學、醫藥等非金融專業人才。他們發揮自身專業特長,貼近科創行業,讓支行的科創金融服務更貼合需求。銀行也為這些專業人才配備相適應的評價體系,激發潛力。
以人才為基礎,支行建立并完善以創投型信貸機制、專業人才隊伍培養機制、產品和服務創新機制為核心的科技金融生態,為各類型科創企業提供全生命周期金融服務,取得了長足的進步和良好的成績。
截至2024年末,張江科技支行服務的、屬于上海“9+X”產業體系的科技企業占比超90%,連續六年在全市同業七家科技支行中保持領先優勢,形成具有較大影響力的市場地位。
張江科技支行只是上海農商銀行服務科創的一個縮影。十多年來,從張江出發,上海農商銀行持續建立完善服務科創企業全生命周期的金融服務理念及體系。2018年推出“鑫動能”戰略新興客戶培育計劃,標志其科創金融從單一信貸產品步入全面綜合服務的新發展時期。之后又兩次升級,從“1.0”時期“一鑫二專三支持”到“2.0”時期“一鑫四翼”服務體系,再到2023年升級推出“鑫動能”戰略新興客戶培育計劃3.0版本,打造生態圈模式,致力成為科創企業的伙伴型銀行,全力建設“鑫動能”科創服務品牌。
從2018年啟動至今,“鑫動能”入庫科創企業超1000家,貸款余額超350億元,其中服務浦東新區的“鑫動能”企業近300家,提供的產品及服務近600項。2024年以來,全行累計建聯孵化器近300家,其中國家級孵化器35家,實現高質量孵化器全覆蓋,服務近600家孵化器企業,其中服務浦東新區的孵化器近70家,孵化器企業近200家。
帶著先行一步的執著,上海農商銀行緊跟時代脈動,主動擁抱國家戰略,胸懷“國之大者”,以金融活水服務國之所需,推動金融資源向創新領域傾斜。
這家銀行的步伐還在加快。2023年6月,上海農商銀行科技金融事業部正式揭牌,成為上海地區銀行業首個總行級的科技金融事業部,也成為全行科技金融發展的重要助推引擎。截至目前,上海農商銀行累計已設立12家科技金融特色支行(二級)及6個科技金融特色團隊,覆蓋臨港新片區、大零號灣、G60科創走廊、漕河涇開發區等全市重點科創承載區。
奔流:打造開放高地
位于浦東的上海自貿試驗區是開放的高地,臨港新片區是全面深化改革、擴大高水平對外開放的試驗田。
上海農商銀行始終緊跟浦東改革開放步伐,事不避難,先行先試。多年來,上海農商銀行以實實在在的舉措和扎實有效的作為,在浦東打出品牌,闖出新路。
2013年9月29日,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正式掛牌成立。同年,上海農商銀行成為全國農信系統中首家獲準開展自貿區分賬核算業務的銀行。多年努力之下,上海農商銀行的FT賬戶項下外存內貸、外保內貸、自貿區跨境人民幣雙向資金池以及擔保項下跨境自貿區貸款等各類業務產品創新都取得了實質性和突破性的發展。
2019年8月,隨著臨港新片區的成立,上海農商銀行臨港新片區支行獲批并揭牌,成為首批入駐新片區的金融機構之一,標志著該行將為新片區內企業帶來更有針對性、更近距離、更高效率的服務。2025年,上海農商銀行臨港新片區分行升格煥新,成為該行深度融入國家戰略、助力臨港新片區打造成為更具國際影響力和競爭力的特殊經濟功能區的又一重要舉措。
扎根臨港數年間,上海農商銀行形成了兩大抓手,成為深耕臨港新片區、激活新質生產力的生動注腳。
抓手之一,是全面推進新片區高水平改革開放試點,推廣“新型國際貿易通”專項服務,助力國際貿易新業態發展。
上海自貿試驗區臨港新片區同時擁有自貿區、境內區外、境外三個市場,三種資源,要素市場齊全。上海農商銀行作為區內唯一設立分賬核算單元的農信系統銀行,以“臨港新型國際貿易通”服務方案、離岸貿易配套服務方案等為企業布局全球市場提供“一攬子”綜合跨境金融服務,支持各類型企業通過自貿區的舞臺走向世界。2024年,上海農商銀行成為農信系統首家CIPS直接參與者,這也將成為該行滿足企業多元化跨境需求,推動人民幣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以及RCEP成員國跨境使用的重要引擎,為更多企業“走出去”搭建便捷、高效的金融橋梁。
抓手之二,是以新片區重點支持的科技產業為主要服務對象,通過特色金融產品,提供全生命周期、一體化科創金融服務,打造科創小微孵化新生態。
2021年6月,上海農商銀行與上海臨港經濟發展(集團)有限公司在市場調研、試點探索基礎上,針對高成長性、技術轉化周期長的早中期科創企業研制“臨港園區科創貸”專項服務方案,創新性地提出“以星定貸”理念,以解決企業有效抵質押物缺乏、難以獲取資金支持的痛點。
之后,“臨港園區科創貸”不斷升級,不僅引入數字化評定方式提升企業評星的時效性及精準性,進一步凸顯“申請線上化、準入數字化、授信差異化、服務綜合化”的服務理念,還增加了投孵聯動、產業賦能、生態融合等服務,致力于為早中期科技企業提供綜合金融服務。目前“臨港園區科創貸”向臨港集團園區內超千家企業授信,放款總額突破110億元,一年期以上支持資金占比近20%,其中一大部分是從來沒有從銀行拿到過貸款的“首貸白戶”。
瞄準更早、更小、更硬科技型企業的“臨港鑫孵貸”,則通過精準對接、優先準入、聯合評審、專項試點等機制,精細化服務臨港集團轄屬孵化器及在孵企業,開創性地提出了科創“鑫孵化”早期科創企業綜合服務體系。方案采取接力培育模式,從科技成果轉化項目到出孵企業,提供創業載體推薦、投資機構引薦、產業資源整合等綜合賦能服務,力爭從“鑫孵化”培育走出更多引爆“鑫動能”、引領新質生產力的優質企業。
為了更好地為在孵企業提供支持,上海農商銀行在臨港轄屬鑫孵化基地舉行聯合評審會,由在孵企業進行現場路演,該行與孵化器管理方共同對在孵企業投票,若投票通過,即可推進企業后續貸款申請進度,大大簡化了項目上報流程,切實提升在孵企業服務效率,真正做到想企業所想、急企業所急。
35年彈指一揮間,浦東從以農業為主的區域,變成一座現代化新城,而上海農商銀行也從農村信用社,變身為上市銀行。伴隨著這些令人欣喜的變化,保持不變的,是浦東開發開放的決心,不變的,是上海農商銀行對浦東的支持。展望未來,這家誕生于黃浦江畔的銀行,將繼續與各方攜手,為浦東引領區建設不斷添磚加瓦,一路與浦東同行。(來源:上海農商銀行)
(注:此文屬于央廣網登載的商業信息,文章內容不代表本網觀點,僅供參考)

關注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