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山西運城市垣曲縣英言鎮堅持以黨建引領為抓手,以打造木耳產業基地為目標,立足資源稟賦,通過政策引導、黨員帶動、種植戶參與、市場拓展等方式持續,做大做強木耳種植產業,走出了一條特色農業高質量發展新路子。
春光無限好,農忙正當時。走進垣曲縣英言鎮關廟村,遠遠地就能看到一排排乳白色的菌棒規則有序地排列在田間,村民們把養菌棚里發滿菌絲的木耳菌棒搬運出來,整齊地擺放在黑膜上,讓菌棒充分吸收陽光和水分,靜待木耳菌棒開出致富“黑牡丹”。
垣曲縣英言鎮關廟村圣威種植合作社嚴格按照技術規范,生產的木耳菌棒菌絲分布完全,長出的木耳質量上乘,色澤均勻,食用起來口感爽脆,深受市場青睞。近年來,垣曲縣大力發展食用菌產業,關廟村抓住這一契機,大規模生產木耳菌棒,銷售到縣城及其他地區。
今年是呂梁地區第二次在關廟村購買木耳菌棒,50萬袋的木耳菌棒,足足占滿了10個養菌棚,為了建立長久的合作關系,合作社絲毫不敢松懈,技術員每天都會去養菌棚里挨個檢查菌棒生長情況。
同時,關廟村不斷盤活村內的閑置土地,由村黨支部帶頭發展木耳產業,扶持村民利用房前屋后、小菜園發展木耳,形成特色庭院經濟發展之路,不斷壯大村集體經濟,讓群眾實現增收,
近年來,垣曲縣英言鎮關廟村充分發揮黨建優勢,結合自身資源條件以及產業聯盟的集聚效應,采用 “黨支部 + 村集體 + 合作社 + 基地 + 農戶” 的發展模式,對木耳等食用菌產業實行統一技術管理、統一把控產品質量、統一拓展市場銷售渠道。這一模式成功解決了以往村集體發展產業時面臨的技術管理不到位、村干部積極性不高、產品產量低、價格缺乏競爭力以及銷售困難等諸多問題,切實將木耳產業打造成為農民增收致富的新途徑。(高海鵬 宋鶴 尚靜)

關注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