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山西運城市垣曲縣的猴頭菇種植基地迎來重要節點——首批人工培育的10000余棒野生猴頭菇正式進入成熟采摘期。經過不懈努力,垣曲歷山地理標志產品“猴頭菇”,成功實現由原來野生采收向人工馴化產業化種植的跨越。這一成果填補了運城市野生猴頭菇馴化人工種植技術及產業化發展領域的空白,有力推動當地特色農業朝著高附加值方向邁進,為產業升級和經濟發展奠定堅實基礎。
乳白色菇體飽滿緊實(垣曲融媒供圖)
在垣曲縣清源村綠香春溪猴頭菇種植基地,一朵朵直徑8—12厘米的猴頭菇簇擁在菌棒上,乳白色菇體飽滿緊實。村民們穿梭在大棚里,忙著采摘、裝箱。第一批試種的10000余棒新鮮猴頭菇將從田間地頭直達運城市的連鎖超市。
第一批試種的10000余棒新鮮猴頭菇將從田間地頭直達運城市的連鎖超市(垣曲融媒供圖)
垣曲縣境內擁有大片的原始森林——歷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珍稀野生菌類猴頭菇就生長于此。2022年,垣曲縣把歷山原始森林猴頭菇列為“垣曲六寶”之一,并大力進行宣傳推廣。隨著市場需求的逐步擴大,2023年,垣曲縣委、縣政府與山西農業大學棉花研究所聯合攻關,建成全市首個猴頭菇標準化培育基地。
從稀有的“林中珍品”到實現產業化發展,也給當地村民帶來了增收的希望。
近年來,垣曲縣依托獨特的氣候和資源優勢,以打造國家級食用菌產業基地為目標,穩步實施“11523”產業規劃,加大對食用菌研發、培育、生產等各環節的支持力度,全鏈條推進食用菌產業提質增效,打造鄉村振興特色支柱產業。(董云 文軒)
編輯:溫雅慧
更多精彩資訊請在應用市場下載“央廣網”客戶端。歡迎提供新聞線索,24小時報料熱線400-800-0088;消費者也可通過央廣網“啄木鳥消費者投訴平臺”線上投訴。版權聲明:本文章版權歸屬央廣網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轉載請聯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創的行為我們將追究責任。

關注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