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初六的山西省呂梁市方山縣馬坊鎮吳家溝村熱鬧非凡,遠遠的充滿喜氣的秧歌聲不覺入耳。換了“行頭”的張錦興兄弟倆一見到筆者就亮出了喜人的成績單:“2024年他們養殖的黑豬共屠宰銷售370多頭,銷售額達到了130多萬元,其中網購占到了三分之一!
“利潤至少能有10個點吧?”
“按正常純利潤拿10個點是沒有問題的,但我們的黑豬有三個特點,造成了成本的提高,目前還達不到10個點的利潤。”
其實,張錦興對養殖是有情懷的,這已是他第三次回家鄉搞生豬養殖了,前兩次都以失敗而收場。2019年,拿著在上海多年打拼的積蓄再次回到家鄉,開始了他的第三次生豬養殖史。這一次,他沒有急著上馬,而是和哥哥張金亮冷靜地考察調研市場,輾轉山西、山東、陜西等地,最終把目光投向了西北農林科技大學研發的黑豬新品種身上。于是,懷著試一試的心態花重金購買了5頭小豬仔。這一試還不錯,在自繁自養、邊學邊干中發展壯大,到2023年時開始出欄銷售。
張錦興告訴筆者,這種黑豬的品種為太香豬,為了提高品質,我們堅守三個原則,也就是上面說的三個特點,一是堅守自繁自養不外購原則,保證種豬的純度;二是堅守環保綠色喂養不添加原則,保證豬食的凈度;三是堅守圈養放養相結合原則,保證生長周期的長度(10至12個月出欄一次)。
徒步十多分鐘,我們來到了黑豬養殖基地,雖是寒冬但群山環抱、植被茂密、空氣良好的環境已然呈現。張金亮說,也正是有了這樣得天獨厚的自然環境,他們因地制宜,采取小豬圈養、中豬散養的飼養模式,并在飼料上精細做文章,除高粱、玉米、紅棗、麻子、核桃等多樣性雜糧主食外,還按一定比例喂食黃芪、黨參、橘皮等多種中草藥以及富含多種有益菌的青貯草,就是要追求綠色環保、純正自然、健康美味的高品質黑豬,讓好品質助力好生活。
產下不久的小豬仔在保溫箱里來回串跑,張錦興每天都要留心觀察一次,聽著“哼哼”的豬鳴聲,兄弟倆欣喜無比,他們說:“新年要有新愿景,今日立春,是新希望的開始,我們要擴建養殖基地,爭取存欄量從現在的400頭增加至600頭;我們要拓寬銷售領域,實現超市定點、網上下單、社區團購三聯動;我們要提高‘豬至!放菩
2025年中央一號文件指出,要大力發展特色產業,加強品牌培育、管理和保護,鼓勵延長特色農產品產業鏈,發展加工、保鮮儲藏、運輸銷售等環節。
張錦興兄弟倆表示,隨著存欄量的不斷增加,也將建設從方山到省城太原的直達快速冷鏈物流設施,讓大山好物走進千萬家戶。
“您有新訂單,請注意查看。”微信小程序“豬至福黑豬肉食”的語音提示打破了大家的交談,大家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會心地笑了。(楊應平)
關注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