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西安2月5日消息(記者陳鏘)今年春節是中國春節申遺成功后的首個春節,為進一步推動文化傳承發展,展示非遺文化魅力,歡慶流光溢彩中國年。春節期間,陜西榆林舉辦“陜北榆林過大年”全國秧歌展演活動,攜手國內外39支隊伍、超3000名演員匯聚塞上駝城,舞動非遺年味。

全國秧歌展演活動現場(央廣網發 榆林市委宣傳部供圖)

“咚咚鏘、咚咚鏘”,廣東潮汕英歌舞急促而有韻律的鑼鼓聲伴隨著飄雪點燃了現場觀眾的情緒。舞者們揮動英歌棒,發出渾厚有力的吆喝聲,通過豐富的肢體語言和英歌棒的擊打動作,展現了潮汕人民的英勇與堅韌。

廣東省潮汕英歌舞代表隊展演(央廣網發 榆林市委宣傳部供圖)

廣東省潮汕英歌舞是潮汕地區極具特色的民間舞蹈藝術瑰寶,表演角色取自《水滸傳》中的英雄好漢,融合南派武術、戲劇等地方藝術,是民間廣場舞蹈,被群眾稱作“中華戰舞”或“中華街舞”。2020年,英歌舞因展現賀新春游行的壯觀場面而火速出圈,掀起觀賞熱潮,已成為潮汕文化的一張亮麗名片。相較去年參加全國秧歌展演,今年的參演人數多了近一倍,共有40余人。廣東省汕尾市鴻正英歌隊隊長梁惠金介紹:“在去年表演的基礎上,我們從服裝、道具、內容上都有所改變,希望給大家呈現一場視覺盛宴。”

榆林市榆陽區秧歌代表隊展演(央廣網發 榆林市委宣傳部供圖)

陜北秧歌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融合舞蹈、音樂、雜技等藝術形式,是陜北人民精神風貌的生動寫照。矯健歡樂的舞步踢踏,靈動曼妙的舞姿跟隨韻律流淌而出。現場,榆林市榆陽區的“舞者們”手拿花扇或花傘翩翩起舞,或柔美婉約,或激情澎湃,或靈動飄逸。貝聯珠貫的隊列與激昂的旋律相得益彰,淋漓盡致地演繹出陜北秧歌的歡快與熱情。現場觀眾的歡呼聲、喝彩聲匯成一片,大家共同沉醉在這份獨特的年味之中,久久不能忘懷。

此次秧歌展演不僅是對“非遺+”模式的一次成功探索,也是非遺保護傳承與發展的一次生動實踐。展演將非遺文化導入節慶,不僅為非遺傳承提供了一個更加廣闊的展示平臺,也為春節氛圍增添了更多文化意蘊和地域特色。

編輯:劉昱
更多精彩資訊請在應用市場下載“央廣網”客戶端。歡迎提供新聞線索,24小時報料熱線400-800-0088;消費者也可通過央廣網“啄木鳥消費者投訴平臺”線上投訴。版權聲明:本文章版權歸屬央廣網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轉載請聯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創的行為我們將追究責任。
長按二維碼
關注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