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5日,隨著《寶雞特色飲食制作規程岐山醋》地方標準正式實施,這項承載著周文化基因的非遺技藝,正以標準化重塑產業格局,為岐山“一碗面”經濟注入新動能。
岐山醋(岐山縣委宣傳部供圖)
岐山醋的獨特風味,源自北緯34°的黃金種植帶。標準明確,岐山醋必須以岐山本地小麥為主料,搭配玉米、高粱,按(1~5):(1~3):(0.5~1)的比例混合粉碎。輔料選用麩皮、稻殼,發酵劑則采用大麥、小麥、豌豆按6:3:1配比制成的大曲。這種“五谷雜糧+大曲”的組合,經選料、蒸煮、糖化、酒化、固態醋酸發酵等12道工序,最終在陳釀中沉淀出紅褐透亮、酸而不澀的獨特口感。
岐山醋的標準化實踐,通過“技術標準+產業政策+市場運營”三輪驅動,將地方特色轉化為“可量化的品質資產”,既守住“地域特色”的魂,又接上“現代產業”的軌。這種“小醋瓶里的大經濟”,讓岐山從“食醋產地”升級為“食醋產業生態中心”,證明傳統產業的標準化不是“抹殺個性”,而是“讓個性以更穩定、更強大的姿態走向市場”,為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開辟了新路徑。
為推動標準落地,岐山縣打出“組合拳”,科技賦能引導企業引入超濾膜過濾、高溫瞬時滅菌等現代化設備,實現傳統工藝與現代技術的融合。岐山天緣的3A級醋文化景區,將生產車間變為“透明工廠”,游客可全程觀摩“蒸、酵、熏、陳、淋”的古法釀造。品牌共建,成立岐山醋產業協會,整合“岐山天緣”“周室王醋”等品牌資源,推動“公用品牌+企業品牌”雙輪驅動。2023年,岐山醋通過農業農村部“名特優新”農產品認定,品牌價值突破5億元。小作坊轉型,針對320家小作坊,推行“庭院經濟”模式,鳳鳴鎮八角廟村通過政府注資50萬元改造車間,8戶農戶年增收15萬元,未來計劃擴展至30戶以上。
“標準不是束縛,而是提升競爭力的利器。”岐山縣市場監督管理局局長楊昊軒表示,通過“標準+監管”雙軌制,全縣食醋抽檢合格率從2022年的89%提升至2024年的98%。
岐山醋產業已形成“龍頭企業+合作社+農戶”的集群效應,頭部企業岐山天緣年產食醋6萬噸,2023年銷售額達1.2億元,利稅800萬元,位列全國食醋行業八強。其研發的復合調味汁、醋冰棍等新品,成為“網紅爆款”。宏豐醋業、岐鳴食品等企業通過技術升級,產品出口東南亞;百年美陽、令氏家外家等品牌則依托餐飲連鎖,將岐山醋推向全國2000余家門店。文旅融合,岐山醋文化景區年接待游客5萬人次,帶動研學、體驗式消費2000萬元。游客不僅能參與手工拌曲、淋醋,還能品嘗醋粉、醋飲等特色美食。
岐山醋正以“一碗面”經濟為紐帶,編織千億級產業鏈,30.6萬畝優質小麥基地,每年為醋企提供穩定原料,醋粉、濃縮醋飲品等深加工產品,使附加值提升3倍;電商平臺年銷售醋類產品超5000萬元,海外訂單增長40%。醋產業直接帶動就業1.2萬人,間接拉動物流、包裝等關聯產業就業3萬人。
岐山臊子面(岐山縣委宣傳部供稿)
從宮廷祭器到世界共享,岐山醋的變遷史,正是傳統產業現代化轉型的生動注腳。當古老的醋香與新時代的標準化浪潮相遇,碰撞出的不僅是舌尖上的驚喜,更是文化傳承與產業升級的無限可能。這壇“液體黃金”正書寫著屬于中國味道的傳奇,讓每一次品嘗都成為一次跨越千年的文明對話。(崔海燕)

關注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