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天津1月22日消息(記者張強)1月21日,中新天津生態城召開2025年工作會議,對過去一年的工作進行全面總結,謀劃部署2025年重點工作。

會議指出,2024年生態城全面貫徹黨的二十大和二十屆二中、三中全會精神,以推進京津冀協同發展為戰略牽引,以落實全市“十項行動”為主題主線,聚焦“三新”發展,統籌“三量”共進,扎實推進濱海新區高質量發展支撐引領行動,全力推動宜居宜業宜游宜樂的綠色生態之城、智慧創新之城、開放合作之城和活力幸福之城建設取得歷史性新成就。

經濟運行實現量質齊升。2024年,生態城GDP增長5.7%,工業總產值突破270億元。天津市首家一級央企總部中國資源循環集團正式落戶,吸引世界雙500強央企全資子公司中鐵十局八公司等優質項目,引進疏解非首都功能資源超過66億元。生態城與寧河區、河北區、河東區等在政策互享、產業互融、資源互通等方面“握手”共贏,全力服務津濱“雙城”發展。

綠創產業發展勢頭強勁。生態城舉辦首屆車路云一體化無人駕駛挑戰賽,全國首輛自動駕駛旅游觀光巴士啟動運營,金舜馳、富晟領航汽車零部件研發生產基地等優質項目“卡位入鏈”;落地奧凱航空等直播電商基地75個,產業營收超過50億元;出臺生物醫藥產業政策,行業龍頭國炬醫療、博雅干細胞實驗室等“金鳳凰”筑巢落戶。中核同位素鐿176規模化生產基地填補國產核藥產業鏈關鍵環節,全市首個N型Topcon光伏電池生產基地加快建設。天津軟件園正式開園,綠創園首棟建筑綠創中心沖出地面,智慧科技產業園招商馬力全開,中新智造園吸引國際企業紛至沓來,民營企業平臺載體建設如火如荼,成為發展新質生產力的“主戰場”。

綠色發展底色愈加鮮明。生態城出臺全市首個生態產品價值核算標準,全國首個全域綠電應用示范區在生態城正式揭牌,打造全市首個100%綠電整車工廠,綠電占全社會用電量比重超過75%,“雙碳”之路蹄疾步穩;全面推廣“綠建獎勵+綠色保險+綠色信貸”模式,不動產登記中心被世界綠建委授予亞太地區綠色建筑先鋒獎。國家環境健康管理試點成效顯著,建筑垃圾資源化利用率超過80%,綠化面積達到1200萬平米,靜湖入選全市首批幸福河湖,被住建部評為“中國人居環境范例獎”。

數實融合賦能產業升級。北方大數據交易中心達成全國首筆應對歐盟“碳關稅”數據交易,累計交易額突破6億元。生態城發布全國首個區域級城市大腦白皮書,完善城市事件感知網絡,智慧場景實用高效;出臺智慧城市建設項目管理辦法,生態城牽頭編制的ISO37111標準正式發布,成為我國主導的首個面向全球中小城市可持續發展領域國際標準。

中新務實合作持續深化。生態城與新加坡企發局簽署綠色低碳經濟合作備忘錄;在新加坡舉辦投資天津推介會、新津企業座談會,首次與新方聯合發布“6+9”中新聯動政策包,吸引新加坡優質項目順利落地,總投資額達到31.7億元;成立中新低碳經濟顧問小組,搭建產業園合作聯盟,獲評全國“高效辦成一件事”優秀案例和“最具投資營商價值園區”。

文旅商融出發展新活力。生態城打造“不止市集”城市特色品牌,舉辦首屆新加坡華樂團文化惠民音樂會、峇峇娘惹文化展。首屆生態城半程馬拉松賽燃情開跑,國家海洋博物館躋身天津熱門景區頂流IP,生態城入選全國“濱海避暑消夏好去處”。同時,生態城大力發展首店經濟,商業綜合體年營業額增長25.7%,被文旅部評為“國家級夜間文化和旅游消費聚集區”。

全力書寫溫暖民生答卷。生態城搭建社會治理智慧服務平臺,做強志愿服務品牌,建立“物業—社區—執法”三級聯動機制,推動“政治、綜治、法治、德治、自治、智治”六治融合,五年來人口年均增長23.6%,達到17.6萬人;加大教育供給能力,培育實驗小學、第一中學自主品牌,在校在園學生達到4.4萬人;強化醫療保障能力,天津市中心婦產科醫院濱海院區開診運營,推動家庭醫生簽約全覆蓋,在全市率先打造全自主可控的智慧醫療體系;完善智慧交通系統,創新校園“快接閃送”模式,全線貫通塘漢公路聯絡線,讓群眾出行順暢舒心。

鞏固發展風清氣正的政治生態。生態城勝利召開生態城第一次黨員代表大會,選舉產生新一屆“兩委”委員,凝心聚力謀發展;發揮勞模工匠“頭雁”作用,“騎碼進門”“政企下午茶”等創新實踐取得明顯成效,創新創業活力持續迸發;開放知識產權法治文化主題公園,建成全市首個司法生態修復和示范教育基地,高標準筑牢法治文化“實體陣地”。

2025年是全面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的關鍵之年,是實施“十四五”規劃的收官之年,也是生態城高標準打造國家綠色發展示范區升級版的開局之年。中新天津生態城黨委書記、管委會主任王國良在會議中強調,2025年,生態城要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積極服務和融入構建新發展格局,以推進京津冀協同發展為戰略牽引,緊緊圍繞全市“十項行動”和濱海新區高質量發展支撐引領行動,充分發揮中新合作優勢和對外開放平臺作用,重點聚焦八方面工作,以更高標準打造國家綠色發展示范區升級版。

一是在發展新質生產力上提質升級。生態城圍繞產業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橫向布局綠色建筑、綠色能源、綠色交通、數字經濟、綠色高端制造、綠色金融與服務、綠色低碳產業園7個重點領域,縱向延伸技術研發、產品試制、場景應用、檢驗檢測和標準制定5個關鍵環節,一體推進提升質量和做大總量,著力打造“5×7”綠色低碳產業矩陣。同時,生態城完善產業支撐要素,出臺綠創產業發展規劃,優化綠創園功能布局,加快建設綠創中心,為各級各類央企總部集聚綠創園做好規劃;全面運營生物醫藥產業園,加快天津軟件園、垠坤智造園等園區建設,為發展智能科技產業提供新空間,特別是要服務好中國資源循環集團,挖掘“城市礦山”,積極推動上下游項目資源落戶,實現集團與生態城在綠色循環經濟方面融合發展,打造全球循環經濟城市標桿。

二是在推進“兩山”實踐創新上提質升級。生態城積極踐行雙碳戰略,深化生態產品價值核算,全面推進綠電供給應用,提升綠色能源利用效率;深化“無廢城市”建設,創建“無廢工廠”,持續打造垃圾分類精品示范小區,城市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保持100%,實現固廢全鏈條閉環管理。

三是在提升城市治理現代化水平上提質升級。生態城堅持大城細管,創新“公園+”運營模式,因地制宜挖掘城市綠地資源,提升公園經濟效應;堅持大城智管,迭代升級城市大腦,推廣智慧燃氣、智慧防汛、智慧執法、智慧交通,進一步實現“實操、聯動、閉環”;堅持大城眾管,圍繞公益助老、文化服務、創文創衛,構建綠色志愿服務體系。

四是在全面深化改革開放上提質升級。生態城引導新科大科研創新中心轉化更多應用成果,與新加坡國立大學、南洋理工大學深化合作;加快建設國家骨干冷鏈物流基地示范園區,投用1.6萬平米冷鏈深加工車間,為構建“京津冀—新加坡—東南亞”雙向經濟走廊提供支撐;拓展中新聯動政策包,深化與新加坡政府、企業、商協會合作,構建綠色低碳國際項目庫,打響“投資中國”天津品牌。

五是在打造國際知名文旅消費勝地上提質升級。生態城依托國家動漫園、國家文化出口基地,加快培育中小微企業,積極引入行業龍頭,壯大文化動漫游戲產業生態圈;推出觀瀾角追光塔,建設“濱海之瞳”摩天輪、海博度假酒店等文旅新地標,爭創國家旅游度假區“金字招牌”;積極培育首發經濟,繼續引進天津首店、全國首店,促進商業繁榮;舉辦2025中新友好半程馬拉松賽,策劃推出智能機器人參賽場景,讓賽事“流量”成為消費“增量”,提升產業“智量”。

六是在切實保障和改善民生上提質升級。生態城創新以空間換服務,做強社區合伙人品牌,引入更多惠民項目,打造優質均衡的500米生活服務圈;在加快建設南開瀾清溪學校、臨海新城中學的同時,擴大合作辦學規模,成立自主品牌教育集團,復制推廣生態城教育品牌,讓教育雙星更加閃耀;做強公立醫院,鼓勵社會辦醫,拓展智慧醫療平臺功能,讓便利的醫療服務成為群眾家門口的有力“醫”靠。

七是在韌性城市建設上提質升級。生態城持續完善應急保障體系,健全指揮協調機制,織密動員響應網絡,加強資源協同聯動,實現信息一令通達、救援反應快速、處置穩妥高效;強化風險應對能力,優化數字化監測預警系統,統籌建設安全應急與市政基礎設施,筑牢城市安全屏障。

八是在全面加強新時代黨的建設上提質升級。生態城開展書記“領航”、黨務工作者“振翼”、黨員“筑基”工程,培育更多立得住、推得開、叫得響的黨建品牌;創新推出普法產品,嚴格規范文明執法,構建良法善治的社會氛圍;打造“懂經濟、知產業、會服務”的優秀干部隊伍,讓黨的政治優勢、組織優勢轉化為干事創業之風,凝聚起擔當實干之力。

編輯:褚夫晴
更多精彩資訊請在應用市場下載“央廣網”客戶端。歡迎提供新聞線索,24小時報料熱線400-800-0088;消費者也可通過央廣網“啄木鳥消費者投訴平臺”線上投訴。版權聲明:本文章版權歸屬央廣網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轉載請聯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創的行為我們將追究責任。
長按二維碼
關注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