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天津2月6日消息(記者張強)近日,國家信息中心經濟預測部主任張宇賢對過去一年天津市經濟運行情況進行分析解讀,他表示,2024年,面對外部壓力加大、內部困難增多的復雜嚴峻形勢,天津市按照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精準有力實施宏觀調控,有效應對風險挑戰,有力提振市場信心,高質量發展扎實推進,經濟運行穩中有進,呈現五大亮點。

經濟增速大幅提升

2024年,天津市圍繞“以推進京津冀協同發展為戰略牽引”“四個善作善成”、扎實推動高質量發展“十項行動”,地區生產總值保持合理增長,就業物價總體穩定,擴大開放有效推進,全市經濟運行穩中向好。天津市地區生產總值達到1.8萬億元,按不變價格計算,比2023年增長5.1%,增速比2023年加快0.8個百分點,結束了連續7年地區GDP增速低于全國水平的局面,2024年GDP增速高于全國0.1個百分點,同時高于天津市八年以來平均增速0.2個百分點,為順利完成“十四五”規劃目標打下堅實基礎。

產業創新成效顯著

2024年,天津產業發展再上新臺階。重點產業鏈鞏固提升有成效,新質生產力加快形成。據天津統計局數據顯示,2024年天津12條重點產業鏈在鏈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增加值占比達到82.1%,較2023年提高2.3個百分點,拉動規上工業增長3個百分點。其中,高技術制造業增加值增長8.9%,航空航天、車聯網、信創等產業保持兩位數增長,專精特新“小巨人”、制造業單項冠軍分別增至283家、38家。創新發展強勁動能持續釋放,創新策源地打造成效顯著。截至2024年底,天開高教科創園注冊科技型企業累計超過2600家,全國重點實驗室達到17家,榮獲國家科學技術獎20項,國家高新技術企業、科技型中小企業均突破1.2萬家。

區域協同走深走實

2024年,天津緊緊抓住推進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牽引,融入“京津冀”、融合“科教人”、賦能“港產城”,在推進區域一體化和京津同城化發展中取得新成效。天津市舉辦京津冀產業鏈供應鏈大會,770家優質企業融入6條區域共建產業鏈;京濱城際南段、津濰高鐵等項目建設順利,實施24項京津出行便利化措施;京津冀社保“一卡通”、京津稅務同城化更加便民。天津持續唱好京津“雙城記”,加強與北京的科技創新協同和產業體系融合,合力建設世界級先進制造業集群;全力服務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全年市場化引進疏解功能資源在津新設機構1981家;天開高教科創園強化與中關村、首都科創資源合作,累計注冊企業突破2600家。

對外貿易質提量增

2024年,天津市外貿年度進出口規模連續4年位居8000億元以上高位,出口規模首次突出3900億元,同比增長7.8%,快于全國出口增速1.9個百分點。外貿產業結構持續向高端化邁進,技術含量和附加值較高的機電產品出口額占比達65.6%,同比增長12.4%;航空航天、交通運輸、電器電子等先進制造業產品出口均呈現快速增長勢頭。港產城融合發展取得新成效,智慧綠色樞紐港口加快建設,“津港通”上線運行,北方國際航運樞紐服務能力持續提升。海工裝備等適港產業提質升級,港城空間功能布局不斷完善,海洋經濟產業鏈價值鏈進一步拓展。

民生保障持續完善

2024年,天津市城鎮新增就業36.8萬人,較2023年增加1.1萬人;城鎮調查失業率均值為5.2%,較2023年下降0.2個百分點。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與經濟增長基本同步,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之比較2023年縮小0.03,居民基本養老、醫保、工傷等待遇穩步提高。20項民心工程全面完成,公共服務水平有效提升,優質教育和醫療資源更趨均衡布局,新建養老機構17家,老年助餐補貼受益群眾增加6萬人,新建、轉化配售型保障性住房7500套,發放租房補貼惠及8.1萬個困難家庭。文體惠民工程深入實施,15分鐘公共文化服務圈加快構建。

編輯:韓雨晨
更多精彩資訊請在應用市場下載“央廣網”客戶端。歡迎提供新聞線索,24小時報料熱線400-800-0088;消費者也可通過央廣網“啄木鳥消費者投訴平臺”線上投訴。版權聲明:本文章版權歸屬央廣網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轉載請聯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創的行為我們將追究責任。
長按二維碼
關注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