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拉薩3月10日消息(記者普布次仁 通訊員旦增拉姆)3月的雅江河畔,西藏自治區山南市“菜籃子”工程瓊結標段一座座溫室大棚內,西紅柿、葫蘆瓜、西蘭花等各類蔬菜競相生長著。瓊結縣下水鄉里村民索朗群宗正哼著歌,嫻熟地采摘西葫蘆;旦增和妻子正賣力地切著蘿卜干;伴著柴油機的噠噠聲,小伙子達娃正專心的開著起隴機,在溫室里“馳騁”……
下水鄉村民正在溫室里忙碌(央廣網發 旦增拉姆 攝)
下水鄉千畝連片蔬菜生產基地成片的保溫膜在夕陽下反射著太陽的余光。溫室內,白天太陽的余熱仍未散去,全自動噴淋系統正澆灌萵筍苗。“王總,昨天訂的10個菜品,再各送50斤。”山南市雅礱生態農牧業有限公司總經理王軍一邊接著山南賓館采購員的電話,一邊向記者介紹說:“平價售菜,得益于‘菜籃子’工程好政策。”
王軍介紹,該示范點項目投資1.69億元,農發行貸款占比達到75%,金融撬動作用明顯。下一步,將進一步深化與農發行西藏分行合作力度,依托“拉薩山南一小時經濟圈”輻射帶動作用,大力推進山南市“菜籃子”工程二期項目建設,支持現代農業和高原特色產業鏈做大做強。
據了解,山南市“菜籃子”工程在建設期以務工形式為當地群眾增收近700萬元,公司以每畝936元的價格流轉土地,每年為當地216戶群眾增加收入95.9萬元,以4800元的月工資吸納49名當地群眾穩定就業。
下水鄉村民正切蘿卜(央廣網發 旦增拉姆 攝)
記者從農發行西藏分行了解到,近年來,該分行充分發揮政策性金融“當先導、補短板、逆周期”作用,把托穩群眾的“糧袋子”“菜籃子”“肉盤子”作為支農履職的重要內容,積極推動金融扶貧由“輸血”向“造血”轉變。
2019年全年投放產業扶貧貸款21.29億元。其中,累計向山南市雅礱生態農牧業有限公司放貸1.27億元,支持該市“菜籃子”工程瓊結基地建設,積極構建“市場+公司+農戶”蔬菜產業新業態。該項目工程流轉土地1024畝、建設日光生產溫室348座,年產值達4000余萬元,自項目建設以來帶動就業2000余人次。疫情防控期間,“菜籃子”工程保供穩價作用進一步凸顯,自1月至今累計銷售平價蔬菜50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