滇紅活態博物館 記者王永剛 攝

日前,由省文化和旅游廳舉辦的“有一種叫云南的生活·春花茶咖2025年春季云南文旅主題宣傳推廣媒體采風活動”走進鳳慶縣,探訪滇紅茶的前世今生以及創新性保護成果。

位于鳳慶縣安石村的滇紅活態博物館前身是鳳慶老茶廠初制所,館內顯眼的五角星、朝氣蓬勃的生產標語、斑駁的紅磚墻體,向人們訴說著云南大葉種茶精制紅茶的歷史,轟鳴了半個多世紀的揉捻機至今仍在使用,游客能夠在此體驗制茶樂趣,制作一餅印有自己頭像的手工珍藏茶。

“拼配”是滇紅茶制作技藝的靈魂所在,拼配師必須充分了解每種茶樹的性味,捕捉細微差別,才能根據創意需求拼配出理想的紅茶產品。這種只可意會難以言傳的技術完全靠時間累積與親身實踐,沒有捷徑可言。位于世界茶樹原產地核心地帶——瀾滄江流域的鳳慶縣,種茶、制茶歷史悠久,境內5萬余畝古茶樹資源匯聚成“群體大葉種”群落,為滇紅茶的拼配創新提供了重要支撐。

出身于制茶世家的張國琴是滇紅茶制作技藝省級代表性傳承人,也是全國三八紅旗手。她一直想研制一款體現女性特質的滇紅茶,經過不斷嘗試,“旗手紅”于2024年拼配成功。張國琴介紹,拼配只能在一年中的兩個月內完成,“旗手紅”的拼配選用了12種不同風味特點的鮮葉,和傳統滇紅茶的“蜜甜香”不同,“旗手紅”增加了梔子花與蘭花的幽香,更好地體現出溫柔從容的女性特質。

隨著2014年滇紅茶制作技藝入選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2022年滇紅茶制作技藝參與“中國傳統制茶技藝”向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申報世界遺產并被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滇紅茶制作技藝開始被越來越多的人了解和喜愛。

“非遺技藝只有更貼近日常生活,才能夠得到更好傳承,首先人才培養不能斷檔,其次是要開發符合市場需求的滇紅茶產品!睆垏俳榻B,為助力滇紅茶制作技藝傳承,鳳慶一些茶企正在積極與知名茶飲品牌建立合作關系,開發具有獨特風味的滇紅奶茶;文創公司開發出用滇紅茶汁液制作的方巾、體恤衫和背包,尤其受到年輕人喜愛!暗峒t茶制作技藝在文旅融合、鄉村振興等方面仍有合理活化利用空間,但同時要有更為細化的法律法規保駕護航,并通過行業自律以及人才傳幫帶傳承好制作技藝,我們才能共同守護好這塊‘金字招牌’!睆垏僬f。(記者 秦明豫)

編輯:魏文青
更多精彩資訊請在應用市場下載“央廣網”客戶端。歡迎提供新聞線索,24小時報料熱線400-800-0088;消費者也可通過央廣網“啄木鳥消費者投訴平臺”線上投訴。版權聲明:本文章版權歸屬央廣網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轉載請聯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創的行為我們將追究責任。
長按二維碼
關注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