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記者閻紅玉)近日,記者從吉林省農委了解到,該省多方面入手,抓實春耕生產。
圍繞種植業結構調整抓春耕。今年初,吉林省農委下發了指導意見,明確今年累計全省調減籽粒玉米面積500萬畝以上,落實200萬畝輪作制度試點、黑土地保護試點、糧改飼試點等項目。發展小粒黃豆、高蛋白食用大豆,種植面積突破400萬畝。
圍繞農民增收抓春耕。全省堅持從“保、增、減、降”四方面發力,努力實現2017年農民收入增長與經濟發展基本同步。啟動4個灌區現代化改造示范,新增高效節水灌溉面積60萬畝。落實好貧困戶、薄弱戶的對口和“一對一”幫扶措施,確保貧困戶種上地,全年實現20萬貧困人口脫貧。
圍繞糧食收儲抓春耕。去年10月底,全省發放玉米補貼資金進度達到95.3%。全省新增收購庫點40個,在195個收購庫點中落實135.6億斤中央儲備玉米收購計劃。在落實國家加工企業和飼料企業獎補政策的同時,省里進一步出臺產能5萬噸以下飼料企業收購加工玉米每噸補貼120元政策。
圍繞要素保障抓春耕。今年,全省春耕生產需要投入資金200億元左右,農民自籌占60%,省農信部門計劃投放支持春耕生產資金達到168億元,比去年增加12%,省財政廳爭取春播前將國家74.6億元農業支持保護補貼發放到農民手中。
圍繞設施農業建設抓春耕。今年,全省全面落實省政府確定的5萬畝棚室建設任務,突出9區5線10大優勢產區和西部地區庭院經濟。沿城市周邊和交通干線布局,推廣日光溫室模式;結合休閑農業,推廣田園綜合體模式。
圍繞科技信息服務抓春耕。截至目前,全省共舉辦各類培訓班3472期,共培訓各類人員30.53萬人。落實五項增產增效實用技術集成;推廣以手機信息服務為引導的測土配方減肥節本增效技術;推廣以生物防螟為重點的綠色植保防控技術,全省生物防螟面積達3340萬畝,防治領域由單一玉米向水稻拓展;發布優選適合不同區域種植的37個玉米品種、16個水稻品種、21個大豆品種和27項實用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