郵政服務鄉鄉有局所,
建制村直通郵,
快遞服務鄉鄉有網點,
村村通快遞,
建制村電商寄遞配送全覆蓋,
預計2022年,這將成為現實。
在國家郵政局23日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國家郵政局新聞發言人金京華對近日國家郵政局等七部門出臺的《關于推進郵政業服務鄉村振興的意見》進行了解讀。
補短板著力突出政策創新
農民搭乘“互聯網電商快車”確實改變了農村人的生活。電商為農村發展提供了廣闊空間,給群眾帶來了實惠,但依舊存在不少發展短板。農村基礎設施不完善、物流不健全就是農村電商發展的一大痛點。
國家郵政局聯合國家發展改革委、財政部、農業農村部、商務部、文化和旅游部、中華全國供銷合作總社近日出臺了《關于推進郵政業服務鄉村振興的意見》。
該意見將著力解決哪些重點難題?如何解決?
為綜合破解74.9%的村沒有農村電商配送站點這一突出問題,加強郵政基礎設施建設,意見提出,推動將縣域郵政業發展內容納入地方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將村郵站納入鄉村公共基礎設施,強化電子商務、便民服務、收寄投遞、自提服務等功能。
為提升冷鏈服務能力和農村投遞效率,意見提出,支持企業建立覆蓋農產品生產、加工、運輸、儲存、銷售等環節的全程冷鏈快遞物流體系;支持有條件的鄉村布局建設無人機起降場地,打造無人機農村投遞示范區。
郵政服務助力農產品銷售
物流越便利,電子商務運行成本越低,百姓得到的實惠也就越多。目前村鎮物流布點成本高,出于利潤考慮,一些物流、快遞公司不愿涉足村鎮網點建設。此外,村鎮物流多以收發農產品為主,一些季節性較強的生鮮產品往往對物流配送有著嚴苛的要求,難以滿足客戶的要求,致使物流配送望而卻步。
此次出臺的意見在夯實農村快遞物流體系、促進專業化規模化發展、延長農產品產業鏈、發揮郵政網絡優勢等方面提出了多項具體措施:
實施農產品冷鏈建設工程,建設現代化農產品冷鏈快遞物流集散中心;實施“一地一品”示范工程,推廣“寄遞+電商+農特產品+農戶”模式;加強農商互聯,開展農產品分等分級,發布農特產品寄遞服務標準;合理布局主題郵局,銷售手工藝品和農特產品;加強農民快遞職業技能培訓,培育當地電商快遞致富帶頭人。
金京華表示,這些具體舉措將促進農產品流通方式轉型、有效破解銷售難題,提高農產品附加值、帶動農民持續增收,更好地發揮產業興農作用。
打造政務代理綜合服務平臺
意見提出,深入參與“互聯網+政務服務”,銜接全國一體化網上政務服務系統,依托縣鄉郵政網點打造“一門式辦理”“一站式服務”的政務代理綜合服務平臺,貼近農村群眾需求做好政策咨詢和辦事服務,提供制證寄證、輔助審批、征繳代發等一體化服務。全面推動農村郵政網點代辦警務、稅務等業務,不斷將代理政務范圍向鄉村拓展。
金京華認為,郵政企業擁有遍布城鄉的郵政網點,有74%的郵政局所地處農村地區,在打造綜合服務平臺、參與完善鄉村便民服務體系方面具有獨特優勢。
依托縣鄉郵政網點打造政務代理綜合服務平臺,有利于提高郵政網絡資源利用效率,讓農民群眾辦事少跑腿,激發農村創新創業活力。
本文來源:新華社
中國鄉村之聲編輯:楊瀅 // 責編:白晨 // 監制:張磊

編輯:
朱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