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北京7月25日消息(記者汪群均 通訊員王鈺 余家希)“作揖禮應該怎么行?大家可以跟我一起來學習下,男左手覆右手前,女右手覆左手前,男左女右,大拇指相對……”7月22日下午,大溪邊鄉上安村紅高粱鄉村振興中心講堂又一次熱鬧開講,眼前正在講課的是錢江源“高粱紅”8090新時代理論宣講隊隊員朱惠茹,結合開化全國文明城市提名城市創建工作,她正在向村民們宣傳推廣“八個一”。
“煙頭不落地,我們一些男同志們,抽完的煙一定要丟在專門丟煙頭的垃圾桶,縣城里基本上隔一段路就會有一個這樣的垃圾桶,希望大家不要亂丟煙頭咯。”車讓人、煙頭不落地、使用公筷公勺……簡單的幾句標語,怎么讓村民聽得進,記得住,做得到?怎么讓創文工作走深入細?年輕的宣講員將刻板的內容轉化為接地氣的“大白話”,宣講場地就選在了村里的鄉村振興講堂。“課就上在了家門口,非常方便,我們也愿意參加。”64歲村民江東娜也跟著一板一眼地學起了作揖禮。她直言,這樣的課不但提升了大家的思想認識,還便于老同志接受,非常接地氣。
在開化縣推進8090新時代理論宣講工作之際,鄉村振興講堂就成了這支青春力量傳播黨和國家政策的重要平臺,年輕的宣講員們走上講堂用小品、戲劇等群眾喜聞樂見的形式宣講農業科技、生態保護、文明新風、交通禮儀等各方面內容,不僅讓群眾聽得進,也讓政策理論走得深。
“我們把鄉村治理的內容推進講堂,也把產業發展的路子帶上課堂。”上安村黨支部書記余雄富說,紅高粱是上安村的主導產業,每年高粱栽培期,村里都會邀請省農科院、縣農業局等部門的相關農技專家來給大家講解當下的高產、病蟲害防治技術。一到這時,與上安村交界的淳安縣楓樹嶺鎮、汾口鎮的一些村干部和農業大戶都會來到現場,和村民們一起聽課。楓樹嶺鎮豐家源村村集體和農業大戶從去年開始種植紅高粱,200畝高粱種子種下去之后,村里干部群眾到上安村同上一堂課就成了一個常態。“高粱種植的技術我們原來是一點都不懂的,沒種過,問題也很多,來聽了很多次專家講課之后,知道什么時候種,怎么種,對我們的幫助特別大。”豐家源村村委會主任余禮貴說,自己每次聽完課之后就會把學到的內容帶回去教給村里的社員和農戶,解決了大家的不少問題。
2018年,淳安縣楓樹嶺鎮鎮領導帶隊到上安村參觀考察紅高粱種植模式,看著五百畝貧瘠的梯田地上,漫山遍野的高粱映紅山崗,穗頭迎風搖擺、顆粒飽滿,呈現出一派豐收的景象,當下就組織幾個村開始學習上安模式,現在紅高粱一直種到了千島湖水邊。“我們的講堂主要圍繞產業振興,宣講紅高粱種植、釀酒等產業知識,帶動村內村外一起發展,實現共同富裕。”有著上安村十年駐村經歷的鄉文旅辦主任鄭建平是講堂的常駐講師之一,也是“高粱紅”8090宣講隊導師和宣講員之一,在他的手機里一直存著一份《踐行“兩山”理論,助力鄉村振興》的ppt。每次有外地訪客團隊來上安村考察學習時,他都會在講堂里開課,今年5月份以來就已為外地客人上了10多堂鄉村振興講座。他主要圍繞鄉村振興與群眾增收、集體致富,重點講述大溪邊鄉上安村如何十年如一日挖掘自身潛力,打造“好山好景”,打造“好產業好品牌”;如何通過講堂宣講,開始了集體經營管理體制改革的探索和實踐,牽頭全鄉12個行政村聯合組建全縣首家鄉鎮級集體經濟發展公司,共同發展“粱花(紅高粱+油菜花)”產業,把一個最偏遠的省級重點扶貧鄉鎮發展到如今最有潛力的省級特色農業強鎮,帶領一方百姓走上致富路的美麗故事。
不僅在本村講,這段時間,他還到江西省上饒市、杭州桐廬縣、金華市武義縣、常山縣等地,把上安村的鄉村振興講堂開到了外地,把上安的發展經驗帶到了外地。
4月21日,大溪邊鄉紅高粱中心講堂就把鄉村振興講座開到了江西省玉山縣委黨校,來自玉山縣16個鄉(鎮、街道)的黨建分管領導、第一書記和238個村(社)黨支部書記共300余人到場學習。長達兩個多小時的講座贏得多次雷鳴般的掌聲。
“‘斗笠田’里種出了‘希望’,上安村的蝶變之路,讓我對自己村的發展信心滿滿!”講座結束后,玉山縣委組織部領導和學員們紛紛點贊,玉山縣委組織部副部長程華樂說,他們將努力學好用好“上安經驗”,進一步推進玉山縣農村集體經濟發展,全面打贏脫貧攻堅戰,實現鄉村振興。
“鄉村振興講堂的出現和發展,8090青春力量的宣講,既解決了村民的生產生活難題,也培育了村莊的產業發展新思路。”鄭建平感慨道,鄉村振興講堂的最終目的,是帶動村莊發展,實現村民致富增收,讓本村和外村實現共贏,鄉村同步振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