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夏天,浙江又有了新目標:堅定不移沿著“八八戰略”指引的路子走下去,高水平譜寫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的浙江篇章。
如何把奮斗目標分解成具體任務,將“兩個高水平”的藍圖變為美好現實?黨的建設,無疑是重中之重。
“在全面從嚴治黨上更進一步、更快一步,努力建設清廉浙江。”浙江再次吹響沖鋒號。
不忘初心 堅定信仰
炎炎夏日,余姚市委黨校教師毛穎,和來自寧波市兩個政府職能部門的黨員干部一起,再一次走上了四明山革命老區的羊腸古道。他們從市區驅車一個多小時趕來,為的就是跟隨毛老師一起重走革命路,上一堂體驗式黨課。
“重走革命路絕不僅是一次紅色現場教學,更是一次體驗浙東精神、學習浙東精神、弘揚浙東精神的思想升華過程。”毛穎說,今年以來,她的這一堂黨課已經上了50余節,越來越多的基層黨員通過這樣的體驗,牢記歷史,堅定信念。
中國共產黨人依靠學習走到今天,也必然依靠學習走向未來——
“在思想和靈魂深處爆發革命!”2013年,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啟幕,這被譽為“80年后又一次長征”,直面新時期的責任和挑戰,讓“為民、務實、清廉”再次成為全體黨員的價值取向;
既嚴以修身、嚴以用權、嚴以律己,又謀事要實、創業要實、做人要實。在“三嚴三實”專題教育中,浙江以省委主要領導講專題黨課為開局起步,省委常委會先后組織20余次集中學習,舉辦4場“浙江論壇”報告會,帶動浙江各級黨組織扎實開展學習教育,擰緊思想“總開關”;
學黨章黨規、學系列講話,做合格黨員。在“兩學一做”學習教育中,浙江深入開展“萬場黨課到基層”,浙江共組織專題黨課37.6萬余場;以支部為單位,以“三會一課”等為基本形式,組織黨員讀原著、學原文、悟原理,專門出臺文件,明確以縣(市、區)或鄉鎮為單位,每月固定一天組織黨員開展組織生活和理論學習。一場場學習討論,帶來的是思想的震蕩,更是靈魂的洗禮:實事求是、理論聯系實際、密切聯系群眾、批評和自我批評、民主集中制、嚴明黨的紀律……這些長期探索形成的治黨經驗,在實踐中內化為浙江每個共產黨人篤行的宗旨。
過去的5年里,在各個專題民主生活會上,領導干部們動真碰硬、揭短亮丑,擦亮“批評與自我批評”利劍,在“紅紅臉、出出汗”的經歷中,感受“鼓鼓勁、加加油”的收獲;更在翻篇歸零再出發的豪情里,收獲新的體驗。2016年底,省級層面更是組建了33個督導組,對各地各單位召開年度民主生活會情況進行指導和現場點評,進一步落實了嚴格黨內政治生活的各項要求。
前段時間,由省委常委和黨員副省長率領的檢查組,分14路赴各市和部分省直單位開展2016年度黨委(黨組)全面從嚴治黨主體責任、意識形態工作主體責任落實情況重點檢查,以聽取匯報、召開座談會或個別談話、查閱資料、隨機抽查等方式進行檢查,對各市和省級單位存在的問題作了反饋并提出意見、建議。
抓好黨建是最大的政績。如今,這樣的理念在浙江各級黨委中深入人心。
固本培元 夯實基礎
一切工作歸支部!1926年黨中央的這個部署,在90年后的浙江,依然擁有旺盛的生命力:
高標準落實農村基層黨建“浙江二十條”,要求通過深化“整鄉推進、整縣提升”,推進基層黨建全面均衡發展;
全面加強城市、國企、學校、機關、兩新組織等領域黨的建設,積極探索“互聯網+”黨建、智慧黨建,要求不斷與時俱進,探索推進新領域新業態黨建工作;
大力轉化軟弱落后黨組織,要求每年按照不少于5%的比例倒排,通過市縣領導掛點、機關部門結對、鄉鎮領導包干、選派“第一書記”,幫助整頓提升;
……
扎基層打基礎,是長遠之計,是固本之舉,浙江從未停止對基層黨組織建設和基層黨員的培養。
在2004年底的一次摸底調查中,浙江各地發現有不少經濟薄弱村的村級組織無固定活動場所,“公章隨身帶,會議流動開”,嚴重影響基層執政能力建設。這一情況引起了時任浙江省委書記習近平的重視。為此,浙江先后投入資金14.3億元,建設8040個村級組織活動場所,實現了浙江3萬多個行政村村級組織活動場所全覆蓋。
進入互聯網時代,“開放”成為黨建創新的主旋律。上電視、上手機、上互聯網,實現“點播式、交互式和直播式”教育和培訓,讓黨員教育進村入戶,入腦入心。不少地方和單位開設了網上黨校,開展網絡支部學習,建立黨建QQ群,探索開展網上宣傳黨建知識、受理入黨申請、接送組織關系等做法。
今年4月,寧波奉化區雷山村多年懸而未決的17戶農戶征地問題,不到半個月就得到了解決。“解鈴”人是在外創業多年、剛剛當選村黨支部書記的80后黨員陳四海。在今年的村社換屆中,寧波實施“能人回歸計劃”,成功吸引520名陳四海這般優秀的人才返鄉任職,為一些空心村、軟弱村的發展挺起了主心骨、注入了強心劑。
數據是最好的證明。與上屆相比,本次浙江村社換屆呈現“四個明顯提高”特點:村社兩委組織認可的人選當選率94%,提高29個百分點;大專以上學歷村社干部占30.4%,提高13.3個百分點;大學生村官進村社兩委班子比例達81.6%,提高23.8個百分點;村委會選舉一次性成功率82.8%,提高21.8個百分點。浙江1674名“千名好支書”,除272名進入鄉鎮領導班子或機關事業單位、年齡偏大、外出經商等外,其余全部繼續當選;而一批“不同心、不作為、不擔當、不在崗、不干凈”的“五不”村社干部,則被村民堅決“選”了下來。
戰斗堡壘的不斷夯實,為基層黨組織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而一項項發軔于浙江省各地基層的創新舉措,如今蓬勃生長、枝繁葉茂。
以上率下 鍛造鐵軍
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當年,革命先驅在南湖紅船上的承諾,似一曲深沉的情歌,伴著歷史進程緩緩淌過。如今,這一句誓言,有了新的注腳:
不求“官”有多大,但求無愧于民。說的是,一名干部無論處在什么崗位,只要心系群眾,都可以干出一番事業;
不追求當“滿票干部”。說的是,敢負責、干工作的干部往往會丟點票,不要形成“唯票”的導向,不當“老好人”,不能不敢得罪人,甚至拉票、賄選;
要看GDP,但不唯GDP。說的是,GDP快速增長是政績,生態保護和建設也是政績;經濟社會發展是政績,維護社會穩定也是政績;立竿見影的發展是政績,打基礎作鋪墊也是政績;解決經濟發展中的問題是政績,解決民生問題也是政績……
共識,來源于鮮明的導向——以“信念堅定、為民服務、勤政務實、敢于擔當、清正廉潔”的好干部標準,加強好班長好班子好梯隊建設,打造具有鐵一般信仰、鐵一般信念、鐵一般紀律、鐵一般擔當的浙江鐵軍。
今年7月24日,新一屆省委領導班子第一次召開縣(市、區)委書記工作交流視頻會議,這也是整整4年來,浙江召開的第17次交流會。“書記說給書記聽,不僅講做了什么,更講了是怎么做成的,會議越來越務實,也給了我們更多的借鑒啟發,敦促我們不斷進步。”會議結束后,一名縣委書記如是說。
以上率下,才能無往而不勝。
一線是檢驗干部能力、素質、作風的大賽場、大熔爐,經歷過急難險重任務的打磨,干部隊伍更有朝氣,也更有底氣。
今年上半年,在黃巖,40余名黨員干部因為在“治危拆違”攻堅戰中表現出色,被提拔重用;在浙江各地,更多敢抓敢管、遇事不避責的干部,也通過“三改一拆”、“五水共治”、浙商回歸等一線戰場的考驗站上了更高舞臺。
同樣是6個月的時間,常山10名縣管領導干部被免職、降職、改任非領導職務,另有56名干部被提醒函詢、誡勉談話、通報批評。“我們要通過這樣的導向告訴大家,‘烏紗帽是保不牢的’,在其位就要謀其政。”常山縣委組織部主要負責人這樣說。
嚴管,就是厚愛。在浙江,能者上,庸者下,劣者汰。但對“下”的干部,也不搞“一棍子打死”,工作表現出色的及時給予肯定,符合條件的就提拔,某縣一名副縣長因分管工作推進不力,被調整到市屬企業任副職。在組織教育幫助下,他積極上進、工作實績突出,后被提拔擔任市屬企業一把手。
立規明矩 激濁揚清
執政黨有什么樣的精神狀態,一個國家就展示什么樣的狀態;執政黨有什么樣的作風,一個社會就呈現什么樣的風氣。
據國家統計局浙江調查總隊開展的民意調查顯示,被訪者評價所在地區、部門和單位黨政領導對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工作的重視度為93.4%;93.7%的被訪者對2016年浙江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工作取得的成效表示滿意,滿意度創歷史新高。
這,就是浙江的姿態。
早在2005年,浙江就開始推進機關效能建設。2007年新春伊始,“作風建設年”活動號召各地各部門治庸治懶、提能增效、狠抓落實。2012年底,中央通過改進工作作風、密切聯系群眾的八項規定之后,省委“28條辦法”和“六個嚴禁”迅速出臺。黨的十八大之后,更是“打虎”“拍蠅”毫不手軟,嚴糾“四風”馳而不息,不敢腐的震懾作用充分發揮,不能腐、不想腐的效應初步顯現,反腐敗斗爭壓倒性態勢正在形成。
上個月,省委印發《浙江省貫徹〈中國共產黨問責條例〉實施辦法》,對黨的問責工作作出進一步規范和強化。再往前看,發軔于中央的廉潔自律準則、紀律處分條例、巡視工作條例、黨內監督條例……源起于浙江的領導干部下訪接訪制度、黨代表任期制、“走村不漏戶、戶戶見干部”制度……在浙江,嚴肅黨內政治生活不僅是一次“思想上的革命”,更是一次“制度上的探索”。探索的原因很簡單:牛欄是關不住貓的;探索的目的更是很明確:莫把“稻草人”當擺設。
表述是宏觀的,可變化,是具體的:
30家西湖會所全部關停,重新開業后以親民價格向百姓敞開大門;嚴格公務用餐,杜絕“舌尖上的浪費”;正風肅紀小組不定期明察暗訪,絕不放過公款消費;調研告別形式主義,杜絕層層陪同;會議嚴控規模,提升了質量;簡報數量下降,內容側重于工作中的問題;豪華的樓堂館所不再興建……
過去、現在與未來,所有的一切,都匯成從嚴治黨的腳步鏗鏘,都匯成繼續前進的激情豪邁:為了新的偉大工程!(浙江在線記者 何蘇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