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北京4月27日消息(記者李欣 鄭澍 雷愷)據中央廣播電視總臺中國之聲《新聞晚高峰》報道,經過了史上最長寒假,27日,上海、廣州、深圳等地高三、初三年級開學,北京的高三年級也同步復課開學。作為境外輸入風險較高的地區,北上廣深如何確保師生校園安全?
同時,4月27日,上海、陜西等地高校也安排學生分批錯峰返校。相對中學復課,人員流動性較強的高校返校,又要防范哪些風險?
27日,北京市的254所學校敞開大門,迎接近五萬名學子回歸校園。自1月17日上學期結課放假到4月27日高三年級開學復課,中間整整相隔了100天。百天之后的初次相見,溫馨又特殊,在北京市海淀區教師進修學校附屬實驗學校門口,兩名老師裝扮成校服熊玩偶,迎接返校的219名學生。學生們在經過了校門口和教學樓的兩次體溫測試后,才能進入教室學習。北京市海淀區教師進修學校附屬實驗學校校長董紅軍介紹,學生入校后的所有活動環節都將保持1米的社交距離。“高三年級原來是7個班,我們就把它拆作11個小的班,保證每個教室是20多名學生,最多不超過25名(學生)。課桌椅的間距是1米到1米5之間。另外我們還有一個比較好的設計,是把11個班分作4個模塊,4個模塊之間相對獨立,學生的活動區域、路線、就餐、課間休息、體育活動都是分區的,在整個上學的過程當中不產生交叉。”
董紅軍介紹,在疫情防控期間,每個班級都加派了一名助理班主任,午休期間由助理班主任負責管理學生保持安全距離,不串班、不聚集,確保學生文明休息。“比如說學生的體溫監測,做到一天三檢,也就是晨檢、午檢和晚檢。晨檢和午檢都是由助理班主任來完成的。午檢是每個學生在教室座位上接受電子測溫的一個檢測。當天晚上我們還會要求學生20點要上報自己的體溫數據,如果有異常的話,就會進入監控啟動應急的程序。”董紅軍說。
27日起,上海市的高三、初三年級學生和部分高等院校也均復課。上海市、區兩級教育部門和各級各類學校都提前做好了各項準備工作,對學校采取了比一般場所更嚴格的防控措施。根據上海市的規定,超過100人的學校校門口需配備熱像式篩檢儀,以保證學生快速通行。上海市盧灣初級中學校長張怡介紹,學校專門開發了線上教學防疫專區,在線監測學生體溫狀況和校園消殺情況。“學校的管理者都可以用賬號登錄進去,看到一天的消毒記錄,比如說消毒時間、消毒人員等,那么我們就能知道消毒頻率、次數是否符合要求。學生上學前在家自測的體溫和晨檢、午檢也都在這個系統里面,班主任會進行確認。包括復課前,進行學生全面情況的排摸,形成一班一報告,一學生一檔案,一年級一檔案,全校一檔案。”
除了北京、上海,27日開始,廣東全省的高三、初三年級學生也返校復課。在過去幾天時間里,廣州市除了對首批返校的近3萬名教職員工和16.7萬名畢業班學生全部開展核酸檢測外,各學校也開展了學生返校的防疫工作準備。廣州荔灣區金道中學校長譚東明介紹,學校為每位返校的師生準備了一個愛心福袋,里面裝有免洗洗手液等防疫用品并配有《學生返校防疫要點流程圖》,為每名學生定制了不同時間節點的操作信息,比如返校時間、入學時間、用餐時間與地點以及流程、放學時間等信息,方便學生在校園中的學習生活。譚東明說:“我們這兩天都在摳細節,盡量把已經做到的東西,或者說已經在前一階段做的比較細的東西,再反復進行迭代、推演,看還有沒有漏洞,能不能做得更好。”
與中學相比,高校學生返校,由于人員流動性更強,疫情防控壓力更大。按照陜西省教育廳規定,4月27日開始,陜西的高校陸續啟動錯峰返校工作。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在火車站、汽車站和機場安排專車迎接學生返校。返校學生必須出示一卡通、健康碼和返校通知單才能登車,并對學生宿舍樓實行封閉式管理,嚴禁社會人員和車輛進入校園。西北農林科技大學黨委副書記閆祖書介紹:“湖北的學生和中高風險地區返校的學生,學校單獨設立了留觀點。通過14天的留觀和兩次的核酸檢測,確保沒有任何風險,才能返回校園進行復課。”
西安培華學院對全校24000名師生員工全部免費提供核酸檢測,所有人員返校都需先進行核酸檢測。西安培華學院副校長姚文靜介紹:“我們在校門、學生公寓、圖書館等主要出入口全部安裝了人臉識別及測溫管理的閘機,并對所有返校學生進行信息化管理,27日返校的149名學生的人臉信息都進行了提前采樣,通過人臉識別、信息采集比對與體溫測量等措施堅決將危險擋在校門外,確保學生復學復課后的校園絕對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