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政務服務”要提速 數據壁壘要打破
2016-09-15 14:04:00 來源:央廣網
央廣網北京9月15日消息(記者崔佳銘)據經濟之聲《央廣財經評論》報道,國務院總理李克強昨天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會議的一大議題是,部署加快推進“互聯網+政務服務”,以深化政府自身改革更大程度利企便民。會議指出,加快推進“互聯網+政務服務”,是深化簡政放權、放管結合、優化服務改革的關鍵之舉,有利于提高政府效率和透明度,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變“群眾跑腿”為“信息跑路”、變“企業四處找”為“部門協同辦”。
早在今年的全國兩會上,李克強總理就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明確提出“互聯網+政務服務”概念。4月,國辦轉發了國家發改委等10部門《推進“互聯網+政務服務”開展信息惠民試點的實施方案》,這一概念正式進入實際操作階段。
昨天的國務院常務會議,則對“互聯網+政務服務”做出了明確的部署,尤其引人注目的是,會議要求,凡能實現網上辦理的事項,不得要求群眾必須到現場辦理;能通過網絡共享的材料,不得要求群眾重復提交;能通過網絡核驗的信息,不得要求其他單位重復提供。此外,對與企業注冊登記、生產經營、資質認定、商標專利等,以及與居民教育醫療、戶籍戶政、社保等密切相關的服務事項,都要推行網上受理、辦理、反饋,做到“應上盡上、全程在線”。
中國行政體制改革研究會副會長、國家行政學院教授汪玉凱說,簡政放權也好、放管結合也罷,最終都要體現在對老百姓的服務上,而“互聯網+政務服務”是主要抓手。“互聯網+政務服務”是國務院在簡政放權過程中推出的一項非常重要的改革舉措,目的主要還是改善政府的公共服務、提高政府的公共服務能力,如果老百姓、企業對政府提供的服務不滿意,那就是簡政放權、放管結合沒有落到實處。
汪玉凱分析,這次會議部署的幾大舉措,都是圍繞提升政府公共服務能力、改善政府的公共服務水平而展開的,這些舉措如果能夠落實,會對老百姓和企業產生很重要的影響。
就此話題,經濟之聲專訪了南京郵電大學信息產業發展戰略研究院院長王春暉。
經濟之聲:這次國務院常務會議再次就“互聯網+政務服務”作出部署,而且部署得很具體。最大的亮點有哪些?
王春暉:大的亮點有兩個。一個是“兩個再造”,分別是優化再造服務流程和再造平臺。這個“再造”的概念和原來不一樣,是從頭改變、重新設計,所以政府一定要摒棄原來電子政務的運營模式和工作方法,要完全以互聯網思維來推進政務服務。另一個大亮點,是會議提出了“三個不得”,凡能實現網上辦理的事項,不得要求群眾必須到現場辦理;能通過網絡共享的材料,不得要求群眾重復提交;能通過網絡核驗的信息,不得要求其他單位重復提供。全國形成一個平臺、一個號、一張網,將最終為老百姓帶來辦事的便利和效率的提高。
經濟之聲:有媒體梳理“互聯網+政務服務”的一些誤區。比如,不少地方政府、部門單位的“天價網站”層出不窮,重復建設比比皆是,明明可以分散上網,卻硬要耗費巨資搞什么“可視性”網上政務大廳。再比如,一些部門一面高調推進政務上網,一面又死死抱住部門數據,設置層層壁壘,搞信息封鎖、不愿意真正推進跨部門、跨區域、跨層級的信息共享。如何走出這樣的誤區?
王春暉:目前基本上有一半電子政務都是形象工程,它們并沒有給老百姓帶來效率和便利,現在政府有很多網站都是“僵尸網站”。
數據壁壘是當前存在的最重要問題,必須打破它。所以這一次我們設定了兩個強制性的目標,一個是到2017年底,各個政府和國務院有關的部門都要建成面向公眾開放、共享一體的網上政務服務平臺。另一個是到2020年之前要形成一個以網辦理、“互聯網+政務服務”的全程全網體系。
“互聯網+政務服務”是一種最新的模式,也是一個必須要做的事,它最終的目標就是“一號一窗一網”。它有三個方面值得我們重點關注:
第一個就是整合數據,因為數據共享是基礎和前提。第二,應用是關鍵。所有的政務人員一定要適應“互聯網+”時代,所以相關部門一定要對他們進行培訓,教會他們如何為公眾提供精確化、個性化的服務。第三,應該建立一個“互聯網+政務服務”的體系和標準,如果沒有這個標準,這些工作也是很難開展的。
編輯:昌朋淼
關鍵詞:互聯網+;政務服務;數據
據重慶市教委消息,9月10日,第二屆中國“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重慶賽區決賽在重慶理工大學舉行。
2016-09-14 19:06:00
昨日,豫籍B2B平臺云調味Pre-A輪融資5000萬元,估值達10億元,可謂是互聯網技術推動傳統產業升級換代的又一經典。省商業經濟學會會長宋向清表示,以云調味為代表B2B平臺逆勢成為吸金的新風口并不偶然。
2016-09-08 17:08:00
外賣平臺自從搭上了“互聯網+”的快車,擴張速度可謂一日千里。幾家知名外賣平臺不僅迅速做大,市值也是一路飆升。但是,乘著“互聯網+”的東風,飛起來的不只是外賣平臺,也有一些搭著平臺便車的黑心作坊。
2016-09-08 13:01:00
參與討論
我想說
央廣網官方微信
手機央廣網